扁鹊心书之扶阳派
——潜阳之龙骨牡蛎汤系列
林师讲扶阳有三个层次:
1、大热:附子、干姜、生半夏、细辛、吴茱萸;
2、理中:健脾和胃,建中汤、理中汤;
3、潜阳:龙骨牡蛎汤+-,控涎丹
潜阳对我来说,是一个新的观念。
下面试分析龙骨牡蛎汤+-
一、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1、原文: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2、组成:桂枝一两 甘草二两 牡蛎二两(熬) 龙骨二两。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
温服 八合,日三服。
3、功用:温补肾阳,安神定悸。
4、适应症状: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
5、方解:方以桂枝辛甘而温,既温振心阳,为温心通阳之要药,又温通血脉以畅血行,为君药。臣以甘草,一则补心气,合桂枝辛甘化阳,温补并行,是温补心阳的基本结构;二则健脾气,资中焦,使气血生化有源。龙骨、牡蛎重镇潜敛,安神定悸,令神志安静而烦躁庶几可解,为佐药。四药合力,阳气得复,心神得安,血行得畅,则诸症悉除。方用桂枝扶助心阳。炙甘草补虚益气,配以牡蛎、龙骨重镇安神;全方复阳安神,培本固脱,为其配伍特点。
6、注意事项:本方用量适宜心阳虚烦躁证轻者,若病重者,用量当酌情增3-5倍。
应用本方时,还当注意用量的调配,切不可盲目改变方中药物用量调配。心阴虚烦躁证禁用.
7、药解:
桂枝可以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炙甘草用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牡蛎的作用是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龙骨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8、单味药说明:
a、桂枝
[性味]辛、甘,温
[归经] 肺心膀胱
[功效] 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症
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药性] 温补散燥
b、 炙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心、肺、脾、胃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临床应用]
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药性]补收润
c、 牡蛎
[性味]咸、涩,微寒
[归经]肝肾
[功效]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
1).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用于痰核,瘰疬,症瘕积聚等证 3).用于滑脱诸证 4.用于胃痛泛酸
[药性]微寒补收燥
d、 龙骨
[性味]甘、涩,平
[归经]心肝肾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
1)、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2)、用于肝阳眩晕3)、用于滑脱诸证
4)、用于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愈
[药性]补降收燥
9、药对说明
a、[药对]龙骨、牡蛎
[功效]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主治]
治疗:1).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 2)、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
3).用于滑脱诸症,如多汗、遗精、崩漏、遗尿等。
b、 [药对]桂枝、牡蛎
[功效]一温一寒,一散一敛,相互制约,相互为用,温通经脉、蠲痹止痛、敛阴制酸。
[主治] 1).痛风病;2).胃、十二指肠溃疡,证属虚寒型者。
c、 [药对]桂枝、龙骨、牡蛎
[功效]降冲逆,平肝潜阳。
[主治] 治疗气上冲,失眠,肝阳上亢。
d、 [药对]桂枝、炙甘草
[功效]辛甘化阳,补益心阳。相使。
[主治] 治疗心阳虚之心悸气短,其人欲两手交叉覆盖,喜按心胸部位。
10、方性图: 凉补降收燥——收燥
11、举例摘要:微信公众号-医品阁 2022-5-19
“压阳法”
压者,镇压之意
龙骨牡蛎之功
打个比方,这个龙骨和牡蛎,就好比用重物往下压住阳气,让阳气归元
在临床实践中
我们见到相火浮越之证,就可以用“龙牡压阳之法”
而为什么要用桂枝?
这个寒湿占据上焦,则以桂枝引阳上行,将此寒湿气化
也就是说
上面用龙骨牡蛎镇压住,下面用桂枝引阳上行
一个将阳气往下压,一个将寒湿气化
以求相火归位。
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伤寒论
1、原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2、组成:半夏二合(洗) 大枣六枚 柴胡四两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龙骨一两半 铅丹一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 茯苓一两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煅)
上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3、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桂枝后下只煮15分钟。饭后各温服一碗。
4、功用:调和气血,安神镇惊。
5、适用症状:胸满闷,脐部动悸,心烦,惊悸不安,睡眠障碍,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难以转侧,
舌苔黄腻,脉弦硬有力。
6、方解:
1).方中的柴胡配同黄芩作用于胸胁部,疏开郁气与解热;龙骨、牡蛎有鎭静的功效,能镇静胸腹部的动悸, 并治神经过敏、不眠、心悸亢进等;桂枝可治上冲;茯苓具有鎭静、强壮、利尿的功效;半夏、生姜俱能袪除胃内停水;大枣除有利于强壮的效能之外,尙有疗治急迫的功能;生姜能促进吸收诸药,且有健胃的功效;大黄能通大便,并有消炎的效力。
2).构成本方的主药是柴胡、龙骨和茯苓。柴胡能泻胸胁的实热;龙骨有收敛鎭静内气动摇的效能;茯苓则由于利尿而鎭静因停水外溢而起的动摇;柴胡协助黄芩作用于胸胁部,而有解热、疏通、鎭静的效能。龙骨、牡蛎具有鎭静作用,能鎭静胸腹的动悸,并治心悸亢进、失眠、惊恐等的神经症状;桂枝治上冲;茯苓善于利尿,并协同半夏祛除胃内停水。又茯苓、龙骨、牡蛎三者协力而治心悸亢进;大枣与生姜调和诸药而强化药效;大黄用以舒顺内部之气,而疏通肠管,且有消炎鎭静的效能。
3).本方有调整中枢神经的主要作用,能缓解或消失痉挛性的发作,对于中等体质以上之神经衰弱症状及癫痫等均有良效。方中柴胡、黄芩,用以疏解少阳胸部之邪,并清理热;龙骨、牡蛎,平定精神神经不安状态;桂枝治上冲;茯苓利小便;半夏去停水;大黄疏通肠管,以顺内部之气,人参益气;姜、枣则协助诸药,而强化药效。如此,共奏和解内外,镇静安神之功。
7、注意事项:
1).没有便秘可去大黄。
2).虚证体质者不宜,或改用抑肝散服之。本方患者体质多属于敏感型,症状易反覆,情绪易波动,
故治疗时须配合适当的心理疏导。
8、药解:
柴胡可以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半夏用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茯苓的作用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桂枝可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党参是用来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黄芩在本方中是用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大枣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生姜用来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龙骨的作用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牡蛎可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大黄是用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9、 单味药说明:与上方区别
a、柴胡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肝胆
[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临床应用]
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
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药性]微寒泻升散燥
b、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湿痰、寒痰证 2)用于胃气上逆呕吐 3).用于胸痹,结胸,心下痞,梅核气
4).用于瘰疬瘿瘤,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症
[药性]温补降散燥
c、 茯苓
[性味]甘、淡,平
[归经]心脾胃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临床应用]
1)、水肿、小便不利2)、脾虚诸证3)、心悸,失眠
[药性]泻降收燥
d、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归经]肺心膀胱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症
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药性]温补散燥
e、 党参
[性味]甘,平
[归经]脾肺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临床应用]
1).用于中气不足的食少便溏、四肢倦怠等症 2).用于肺气亏虚的气短咳喘、言语无力、声音低弱等症
3).用于热伤气津,气短口渴之证 4).用于气血两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症
[药性]补升收润
f、黄芩
[性味]苦,寒
[归经]肺胃胆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临床应用]
1)、用于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2)、用于肺热咳嗽3)、用于热病烦渴,寒热往来
4)、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5)、用于血热出血证6)、用于胎动不安
[药性]寒泻降收燥
g、大枣
[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临床应用]
1).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 2).用于血虚萎黄及妇女脏燥,神志不安等证
3).用于药性较峻烈的方剂中,可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
[药性]温补降收润
h、生姜
[性味]辛,温
[归经]肺脾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
[药性]温补升散燥
i、 大黄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大肠肝心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临床应用]
1).胃肠积滞,大便秘结 2).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3).热毒疮疡、丹毒及烧烫伤 4).瘀血诸证 5).黄疸,淋证
[药性]寒泻降收燥
10、药对说明:与上方区别
a、[药对]柴胡、黄芩
[功效]和解少阳。相须。
[主治]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往来寒热。
b、 [药对]生姜、大枣
[功效]养脾胃和营卫。相使。
[主治]治疗风寒感冒(入表药),胃脘不舒呕吐(入健脾药)。
c、[药对]黄芩、姜半夏
[功效]一寒一温,辛开苦降,以顺其阴阳之性而调和阴阳,故淸热泻火、和胃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
1).邪居少阳,误下成痞;2).温邪留恋,痰热互结,脾胃升降失调所致之痞证;
3).寒热互结,以致胸膈痞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诸症;4).上焦有热,咳嗽吐痰;
5).胃酸过多,胃脘嘈杂等症。
d、 [药对]生姜、姜半夏、茯苓
[功效]温胃、化痰、止呕、化饮。
[主治]寒饮呕吐。
e、 [药对]柴胡、牡蛎
[功效]一升一降,一敛一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调和气血,疏肝软坚,推陈出新。
[主治]
1).慢性肝炎,症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胁痞满、脘腹胀满等症;2).慢性胃炎,证属肝气犯胃者;
3).慢性结肠炎,证属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土者;4).汗闭证,证属营卫不和,毛窍开合失司者。
f、 [药对]茯苓、姜半夏
[功效]化痰止呕。相须。
[主治]治疗胃中停饮之呕吐。
g、 [药对]生姜、姜半夏
[功效]温胃、化痰、止呕。相畏相使。
[主治]治疗寒饮呕吐,失眠,容易焦躁紧张、心惊。
h、[药对]大黄、桂枝
[功效]逐瘀泻热。
[主治]治疗下腹拘急硬痛、小便自利、夜晚发热,谵语烦渴、甚则如狂,
以及血瘀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下,脉沉实或涩。
11、方性: 微温补降收燥——降燥为主,四性齐备
12、病例摘要:微信公众号-通玄医道 2022-4-28
扎根千年的汉方,有着人所不知的力量
可能大多数医生都会面临诸如患者脑中风的症状,经方对解决中风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通过对《伤寒论》的研读、临证应用,通过临床疗效的反馈,我们再加以修正,不断思考,临证探研。
我们在大学学的教材量,在临床应用使用的量,到经方的本源剂量,发现还是经方的本源剂量有效,
针对相当多的疾病疗效不错,但还有一部分疾病有效无果,尤其是我们通过用舌、苔、脉,症,
四诊合参,从很多方面来看,患者合这个证,但是当他对疗效不满意时,这就是一个坎,
需要鲤鱼跳龙门,你跳不过去就是鱼,跳过去就是龙。
我们用《伤寒论》中的原量,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柴胡用到八两时,易经中是健脾胃的,
“有胃气则生”,患者的体质就得到改善了。
我们用此来治疗十年二十年的中风后遗症,包括一些顽固性的大脑病变、神智病变的疗效,
甚至包括世界难题白血病,不管是患者还是医生,都会发现,这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奇迹,
因为迄今为止,医学界中西医还没有一个确切可靠的疗效。
还有一个患感冒,我们给他方证相应、脉诊合参后换了别的方子,药量相对小了一些,
这个患者的体质就往下掉。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回头整理这个医案,看这个患者在治疗前后哪里出的问题,
我们发现,原来是——量,出了问题。
前段时间,来了一个1岁1个月的小孩儿,血小板低、白细胞低,中性粒细胞低,
按现代医学标准,是非常难治的,现代医学也基本没什么好招儿了。
我们考虑过去在这方面的教训,直接给他上成人经方的原量,柴胡上八两的量,
当时这个患者脉弦浮,有外感,就用了柴胡桂枝汤原量,加了仙鹤草60g,制附片30g,非常顺利,
这个患者吃下去,全身所有症状全都好转,也就是说,半个月不到,患者恢复正常。
包括之前,我们接的一些白血病患者,就不再犹豫了,直接拿原量的柴胡125g,
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患者最终能恢复到什么地步,但量用上去了,患者基本一天好一天,
而且我们治疗的患者疗效,就现代医学来说,绝对是顶尖的。
所以我们现在发现,诊治不是没有办法,而是我们没有认真去寻找,只要寻找,它就有,
就像那句歌词:扎根千年的汉方,有着人所不知的力量。
一个方子只四味(吴茱萸、党参、生姜、大枣)的吴茱萸汤足以和一个药味十二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相媲美,真正体现了少即是多、简约而不简单的大将风范。
肝癌、抑郁症、甲状腺多发结节、严重失眠……很多很多让病人生不如死、几欲奔赴黄泉的疾病,
吴茱萸汤都能快速使病人转危为安,重见生命的美好。
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金匮要略
1、[原文]夫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金匮要略》)
2、[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龙骨三两,牡蛎三两。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伤寒杂病论)
3、[功用]调补阴阳,固气濇精。
4、[适用症状]虚劳阴阳两虚,夜梦遗精,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象极虚芤迟,或芤动微紧;
亦治下焦虚寒,少腹拘急,脐下动悸之遗尿证。
5、[方解]
本方以用力渐趋衰弱,而有不规则的发热,并有头痛、目眩、自汗、盗汗、不眠、身体疼痛、
心悸亢进、下腹拘急、及阴头寒冷与失精梦交之类的性神经衰弱等症状者为目标,患者易兴奋,
易疲劳,大多为脉大而无力,脐部动悸亢进。
本方即在桂枝汤中,加入龙骨牡蛎两味而成者。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
能补虚调阴阳和荣卫;白芍收阴,生姜散寒,草枣益脾补气之故。
更用龙骨以涩其阳,牡蛎以涩其阴,则肾肝既固,浮越收敛,诸证自愈,殊验。
6、 [注意事项]
对肥满之人,或发热恶寒无汗者,或发热、烦躁、口渴引饮、舌红、苔于或黄腻者,当忌用或慎用。
7、药解
桂枝可以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龙骨用来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牡蛎的作用是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芍药可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炙甘草是用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生姜在本方中是用来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大枣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8、单味药说明:与上两方区别
a、 芍药
[性味]苦、酸、甘,微寒
[归经]肝脾
[功效]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临床应用]
1)、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崩漏等证
2)、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或肝阳偏亢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等证
3)、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
[药性]微寒补收润
9、药对说明:与上两方区别
a、[药对]桂枝、白芍
[功效]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相使。
[主治]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
b、[药对]白芍、炙甘草
[功效]酸甘化阴,养血敛阴。
[主治]治疗阴血不足之筋脉拘急及腹痛。
10、方性图: 温补降收——潜阳安神
11、病例摘要:
a、 微信公众号-蒜瓣兄弟 2021-12-21
病人男,32岁,婚后房事不节,现已遗精3年余
近期滑精严重,见爱人“精满自溢”,难以启齿
精神疲乏,面色苍白,头胀目眩,彻夜不眠,恐睡遗精
近2个月不能坚持上班,经多方求医治疗无效
査阅前医处方,皆为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金锁固精丸、肾气丸之类。
【寻宝国医】解桂枝龙骨牡蛎汤,真香!
试之,桂枝15 克,白芍20克,生姜20克,甘草10克,大枣5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先煎)。
10天后滑精减少,失眠已愈,期间遗精3次,问题不大,继续服用
20天后滑精、遗精消失,其他症状俱消,现已上班。
桂枝龙骨牡蛎汤,这个方子出自《金匮要略》,具有调和阴阳、潜镇摄纳的功效,
它可不止遗精滑精能用,像是女子梦交,心悸、尿频、尿急等都能用。
这个方子我就不多说了,用的时候正常水煎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温服,每次100 毫升。
感谢中医!
b、微信公众号-经方大师传承 2021-10-25
虚劳就是虚极而劳,学伤寒经方的知道,桂枝汤为经方魁首,不仅是内调营卫,外平阴阳的名方,
也是经方中最大的方根,伤寒经方中约三分之一的方剂包含桂枝汤的加减。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正是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具有调和阴阳,潜镇摄纳之功效;主治虚劳少腹弦急,
阴部寒冷,目眩发落,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或心悸,遗溺,脉虚大芤迟,或芤动微紧。
桂枝汤加入龙骨牡蛎体现了中医脾肾同治、两天同求的经方思维。
牡蛎为海中精灵,补先天肾中之精,龙骨乃石中神兽,土中万年之物,敛后天脾中之精;
凡遗精白浊带下之证,则重用龙骨,而小便失禁汗多口水多等,则重用牡蛎。
历代中医名家多将本方用于失精,梦交等症,本人在临症时延伸其应用范围,
用于治疗男子性功能障碍所致的不射精、阳萎、漏精、早泄、失眠、焦虑、紧张、老人尿频尿失禁、
儿童遗精盗汗自汗等症,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
这些症状基本都是现代医院根本治不了,治不好,没法治的问题。
在实际经方临床运用中,勤求古训,师古不泥古,博采众长,灵活化裁,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1.气虚明显者,加人参、黄芪、以益气补虚;
2.血虚明显者,加当归、熟地、以滋补阴血;
3.肾虚者,加何首乌、补骨脂、以滋补肾精;
4.遗精早泄明显者,加山萸肉、金樱子、以收敛固涩;
5.虚汗盗汗严重者,加浮小麦、麦冬、五味子、以敛汗养阴;
6.尿频明显者,加益智仁、山药、乌药、温阳缩尿;
7.手足烦热者加黄芩、生地、苦参等,清热除烦。
在具体方剂运用时要注意两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与黄连阿胶汤的治疗失眠焦虑的区别: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心肾不固,阴阳失协,以阳虚不固心肾为主要矛盾方面,
不仅可疗心肾不固失精证,更可疗心肾不固,精气不固而妄动的失眠;
黄连阿胶汤主治心肾不交,水火失济,以阴虚不调心肾,神气失藏而躁动的失眠。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与小建中汤治疗虚劳失精的区别:
小建中汤所主病证是气血虚弱,脾不统摄,精气外泄,大多伴有心悸短气、手足心热、时腹自痛等证;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病机是心肾不固、阴阳不调、精气走失,大多伴有阴头寒、少腹弦急、心悸自汗等证。
小建中汤可以和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用治疗儿童盗汗遗精、虚劳瘦弱、睡卧不安、偏食挑食、多动症等。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是男科虚劳第一良方,在符合桂枝汤证的前提下,值得临床灵活掌握和广泛运用。
御风寒、避暑热;慎起居、节饮食;
减思虑、调喜怒;去妄念、畅情志;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