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帝内经] 气and津液
雅4 王丹丹
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
(邪气结聚导致津液久留所产生的肠溜 久之变成昔瘤) -----灵枢_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阴阳气道不通,四海闭塞,三焦不泻,津液不化,水谷并行肠胃之中,别于回肠,留于下焦,不得渗膀胱,则下焦胀,水溢则为水胀,此津液五别之逆顺也。
(气滞津液不化所导致的疾病症状) -----灵枢_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岐伯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
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
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欬而泣出矣。
中热则胃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
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
(气能生津 通过气化作用 津液来源于水谷精微生成于脾胃,成为汗 尿,眼泪,唾液,膏 )-----灵枢_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黄帝曰: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歧伯曰:五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府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 气能行津 )-----【灵枢】天年第五十四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歧伯曰:悉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天地运化之于人: 天以五气、地以五味而长养人之五脏 人体中气与津液同源于饮食水谷)-----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