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堂笔记:
林师的师公周左宇:救人的东西不应该有秘密。
精一书院名称的来源: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
《伤寒杂病论》的序中首次提到素问之名。
晋朝《针灸甲乙经》中表示黄帝内经有所亡失。
到唐朝才搜集恢复至八十一篇的旧数。
宋朝又补入两篇。
灵枢:《伤寒杂病论》序中提到灵枢九卷,即《针经》。
唐朝称为《九经》。
宋朝也没见过灵枢的全本。韩国人保存完好并传回中国《针经》全本。韩国人看不懂古文。
针道有五:
一、掌握神。
二、懂养生。自己身体调不好就不能做个好中医。
三、药都是有偏性,偏性就是毒,毒就是治病的。
四、砭石外治法,古时用金银针很珍贵,老百姓就用砭石外治。
五、懂诊断学。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昌,失神者亡。
扶阳派,扶阳之要:
所謂從者,手足溫也。所謂逆者,手足寒也。
黃帝曰:人之病,或同時而傷,或易已,或難已,其故何如? 少俞曰:同時而傷,其身多熱者,易已;多寒者,難已。
麻黄之为用: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运动神经元修复剂。麻黄汤又名返魂汤。
脾胃论
平人之常氣稟於胃,胃者,平人之常氣也,人无胃氣曰逆,逆者死。
肾气没有还不会死,只会身体差,后天胃气没有即死。老人打嗝是胃气衰。
歧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得主時也。
固住胃气,手脚增暖,不易亡。
米,最重要的药
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後利,則實者活。此其候也。
米只有一点偏性,偏湿,故炒米而煮米浆粥。炒米再煮成饭也可以。
温病学:
关键在固护津液。要不发热就要固护津液。
《素问》:凡病傷寒而成溫者,先夏至日者為病溫,後夏至日者為病暑,暑當與汗皆出,勿止。
温病是来自伤寒。
暑病要让它出汗,温病是津液不足。
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阳明无死证。津液如果丧失太多就会死。
全息律:
耳针就是全息律,头针、眼眶、腹针都是,在此小区域做全身的调控。内经中就有,尺肤诊法。
所有的细胞都从一个受精卵来,所以全息律可以反映。
失眠探因:
胃不和则睡不安。
血不足则睡不好。肝血不足。血归肝则副交感神经亢奋就可睡。
李东垣五个方,据脉相来定方,做加减。
最强气功:
一分钟就可学会。可常练习强身健体。
二、课后作业:
找真脏脉:
【素問】玉機真臟論篇第十九
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
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
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
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
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踈,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
諸真藏脈見者,皆死,不治也。
12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