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上古天真论篇:
1 皇帝询问歧伯为什么上古之人能够长寿而今人为何衰老这么快。
歧伯说古人因为精神恬淡内守,外避邪气,饮食有常,起居有节,所以能够长寿。
而今人恰恰相反,随意耗散自身精气,不知节制,追求物欲,所以衰老很快。
2皇帝询问歧伯人的生长规律。
歧伯分别总结了男女的生长周期的不同。其中女子是以7岁为一个周期,男子是以8岁为一个周期。女子七岁肾气充足开始换牙到七七四十九岁神精枯竭不能生育,男子八岁肾气充足开始换牙到八八六十四岁肾精枯竭不能生育。其中特别提到了一些天赋异禀或者得道之人,虽然过了这个期限,但是依然肾精不竭,所以能够生子。
3皇帝分别阐述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这四种不同层次的人的德行与寿数。
二 四气调神大论:
1 分别讲述了人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方法。总体来说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2阐述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如果阳气闭塞,则万物不生,经脉不通,诸邪四起。
3 讲述了逆四时后对人体五脏的影响,然后着重强调了人顺应四时的重要性。
4 提出了中医治病的特点:治未病,把疾病扼杀在初始状态。
三 生气通天论:
1 讲述了人与天地自然是一个整体,每一个脏腑都与不同的时节相关联。如果人顺应时节,那么即便有外邪侵袭,依然不能够损伤人体。同时又强调了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提醒世人顾护阳气。
2 讲述了人体受到寒邪、暑邪、湿邪与气机不通后人体的病理反应。
3讲述了阳气因为房事太过而耗散,如果不加以调养,夏天后人会昏厥,耳聋。目盲等。
如果人大怒,则阳气会逆而上冲,人会昏厥。
4 讲述了人体出汗后应该避免受风,受寒,及时擦干,不然人体的阳气无法正常的流转于体表,引起的症状。
讲述了人不应该饮食太过,要有节制,不然会在脚部生疮疡,或者生痔疮等。
5 提出了中医的另一个重要理念:风为百病之始。
6 讲述了阳气昼出夜伏的特性。提出了阴藏精,阳固外的说法,阳气需要潜藏在阴中,人体才会健康,如果阴阳分开,精气就会散失,人就会死亡。
7讲述了四季所伤的传变。(春伤于风,夏天腹泻。夏伤于暑,秋天易发寒热往来。秋伤于湿,冬天发为咳嗽。冬伤于寒,春天会发温病。)其中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引出了温病学的概念基础。
8 讲述了阴的基础:五味,并且说明了过食五味后对相克脏腑的影响,并提示需要谨和五味。
四 本神
1 皇帝问歧伯:什么是人的德、气、生、精神,神、魂、心、意、志、思、虑、智。
歧伯说天在人身为德,地为气。天地在人身的运行为生,运行后产生的精华为精,精所产生的为神,随神一起流转于体内的为魂,随精一起流转与体内的为魄。担任生命活动的叫做心,心中怀念叫做意,意念的所存叫志,根据志而随心衡量变化叫做思,思考由近至远叫做虑,认真考虑而后毅然处理事务叫做智。
2讲述智者养生要顺应四时寒暑,调养情志。如果过喜怒忧思悲恐与逆四时则会生出不通的疾病。
3讲述了心肝脾肺肾所主情志与所伤后的表现。
4讲述了五脏之所藏。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