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好久之前,自学中医的时候,看倪海厦老师的《针灸》课,他一开始就为初学者学习中医的顺序给了建议:先学针炙,再学黄帝内经。有了针炙的实践,再看黄帝内经,没有之前的晦涩难懂,正如许多前辈所讲的,《黄帝内经》是适合反复诵读的经典之作,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值得反复去领会。

上面引文,所说治未病,没读《黄帝内经》之前,也读过扁鹊的故事,一知半解。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形与神俱,我的体会是,当我们去见一个人,一下子就能觉察出精、气、神。有些人的的精气神是真的,有些人的精气神却是假的,现在看到的许多人,夜跑、晚上健身、冬泳,熬着最长的夜,泡着最贵的枸杞,种种形为,都是与自然之道相违背的。


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恬淡虚无,这是人生追求的状态。中医治病从心治之,也就是倡导的恬淡、虚无。医易相通、医佛相通、医道相通、医文相通、医武相通,正是中医作为一门哲学,包罗万象,取类比象。才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葆魅力。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