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灸命关穴还有这魔多好处,以后一定多灸
定位:命关二穴,在胁下脘中,举臂取之,对中宛向乳三角取之。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接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凡诸病因重尚有一毫真气,灸此穴二三百壮能保固不死,一切大病属脾者,并皆治之。盖脾为五脏之母,后天之本,属土,生长万物者也,若脾气在,虽病甚不至死,此法试之极验。
大病用灸。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寿丹,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扁鹊真传,有奇方:与保命延寿丹十粒服之,夜间小便约去二升,五更觉饥。二次又服十五粒,点左命关穴,灸二百壮。五日后,大便下白脓五七块,半月全安。(患此症者,浮肿、喘急、卧难著席,浆粥俱不入矣,既无丹药又不肯灸只门中重剂姜附十余贴,而形体复旧,饮食如常,可知人能信用温化,即不灸亦大有生机)
久患脾瘪,灸命关五百壮。
黄黑疸,灸命关二百壮。
妇人产后腹胀水肿,灸命关百壮,脐F三百壮。
一伤寒太阴证,身凉足冷过节,六脉弦紧,发黄紫斑,多吐诞沫,发燥热,噫气,急灸关元、命关各三百壮。灸关元以救肾气,灸命关以固脾气,脾肾为人一身之根蒂。
水肿膨胀,小便不通,气喘不卧,乃脾气大损也,急灸命关二百壮以救脾气,再灸关元三百壮,以扶肾水,自运消也。
休息痢下五色胀气者,乃脾气损,半月间则损人性命,灸命关、关元各三百壮。
疟疾乃冷物积滞而成,半月自愈。若延绵不绝乃成脾瘪,气虚也,久则元气脱尽而死,灸中脘及左命关各百壮。
脾泄注下,乃脾肾气损,二三日能损人性命,亦灸命关、关元各二百壮。
黄疸眼目及遍身皆黄小便赤色,乃冷物伤脾所致,灸左命关一百壮,忌吸凉药,若兼黑疸乃房劳伤肾,再灸命关二百壮。
番胃,食已即吐,乃饮食失节,脾气损也,灸命关三百壮。
胁痛不止乃饮食伤脾,灸左命关一百壮。
两胁连心痛乃恚怒伤肝脾肾三经,灸左命关二百壮,关之三百壮。
暑月发燥垫,/乃冷物伤脾胃肾气所致,灸命关二百壮。或心隔胀闷作疼,灸左命关五十壮。
脾病致黑色痿黄,饮食少进,灸左命关五十壮。或兼黧色,乃损肾也,再灸关元二百壮。
老人大便不禁,乃脾肾气虚衰,灸左命关、关元各二百壮。
一人每月四五遍出汗,灸关元穴亦亦止,乃房事后饮冷伤脾气,复灸左命关百壮而愈。
水肿:先灸命关二百壮,服延寿丹、金液丹、或草神丹,甚者姜附汤,五七日病减,小便长,大便实或润,能饮食为效。唯吃白粥,一月后吃饼面无妨,须常服金液丹,来复丹,永广差。
臌胀:先灸命关百壮,固住脾气,灸至五十壮,便觉小便长,气下降。再炙关元三百壮,以保肾气,五日内便安。服金液丹、草神丹、减后,只许吃白粥,或羊肉汁泡蒸饼食之。广差后常服全真丹:来复丹。
暴注:治法当服金液丹、草神丹、霹雳汤、姜附汤皆可,若危笃者,灸命关二百壮可保。若灸迟则肠开洞泄而死。
休息痢:先灸命关二百壮,服草神丹、霹雳汤三日便愈,过服寒凉下药必死。
呕吐反胃:灸左命关二百壮,服草神丹而愈,若服他药则不救。
痞闷:脾胃被伤,若腹大水肿,急灸命关二百壮,以保性命,迟则难救。
两胁连心痛:若重者,六脉微弱,羸瘦,少饮食,此脾气将脱,急灸左命关二百壮,固住脾气则不死,后服金液、全真、来复等丹及华澄茄散随证用之,自愈。
著恼病:因大忧大恼,却转脾虚,庸医用五苓散及青皮、枳壳等药,致饮食不进,胸中作闷,令灸命关二百壮,饮食渐进,灸关元五百壮,服姜附汤一二剂,金液丹二斤方愈。
中风人气虚中满:重者灸命关、关元二百壮。
脾广谑,正法当服全真、草神、四神等丹,若困重日久,肌肤渐瘦,饮食减少,此为最重。可灸左命炎百壮,自愈。
心痛:若胃口寒甚,全真丹或姜附汤不愈,灸中脘七十壮。若脾心痛发而欲死,六脉尚有者,急灸左命关五十壮而苏,内服来复丹,华澄茄散。
黑疸:由于脾肾二经,纵酒贪色则伤肾,寒饮则伤脾,故两目遍身皆惹黑色,小便赤少,时时肠鸣,四肢困倦,饮食减少,六脉弦紧,乃成肾痨。急灸命关三百壮,服草神丹、延寿丹而愈,若服凉药必死。
噎病:肺喜暖而恶寒,若寒气入肺或生冷所伤,又为庸医下凉药冰脱肺气,成膈噎病。觉喉中如物塞,汤水不能下,急灸命关二百壮,自然肺气下降而愈。
脾劳:人因饮食失节,或吐泻、服凉药致脾气受伤,令人面黄肌瘦,四肢困倦,不思饮食,久纠肌肉瘦尽,骨立而死。急灸命关二百壮,服草神、金液,甚至必灸关元。
老人便滑:凡人年少过食生冷硬物面食,致冷气积而不流,至晚年脾气一虚,则胁下如水声,有水气则大便随下而不禁,可服四神丹、姜附汤,甚者灸命关穴。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