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第一课预习笔记

黄帝内经第一课课前预习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本篇主要内容为:

 

一、论述了古人长寿的方法和要领、并与今人错误的生活方式进行对比。

 

养生和健康不应往外求,而应往内求,养生首先要养心。饮食起居符合自然规律,不要为了私欲而放纵,适度不过度,不为了身外物而忘却本心,是长寿的秘诀。

 

二、论述女子以七为度、男子以八为度的生、长、壮、老的生长规律。

 

文中可知道人的生育与肝肾两脏密切相关,且男女都在七这个大数丧失生育能力。

 

女子七七虚岁四十九岁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任为阴脉之海,任脉虚则整体的阴血亏虚,太冲脉为肝脉,因此整体阴血亏虚的情况又一肝血亏虚对女人的生育影响最大。阴血亏虚则肾精失养,天癸就没了,也就绝经了。地道可能指的是阴道,经血枯竭了阴道也不通了因此女人就没有月经了。形坏而无子,可能指的是胞宫之形,绝经后子宫萎缩,因此形坏而无子。

 

男子七八虚岁五十六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肝气衰弱了,筋即宗筋,阳痿不用了,因此筋不能动。天癸竭了,因此排精量也下降,肾脏衰弱了,身体都到了生理极限。

 

后文也提到若是保养得法,年逾百岁也有生育的可能。

 

三、论述了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种养生层次。

 

         总结来说都是需要体察天地自然规律、顺应天道,克制欲望,行为适度不耗散精气,则能长寿。

 

四气调神大论第二

 

本篇内容为:

 

一、一年四季的特点以及四季养生的要领

 

        其中一条重要的规律就是生活起居当追寻太阳,春夏日照时间长,则缩短睡眠时间,养生要领中活动的部分也多:春天要常于庭院散步,并且批发、不能让身体感受到束缚,以舒适为主;夏天则要无厌于日、多出户外运动以使气得泄。秋冬日照时间逐渐缩短则延长睡眠时间,甚至冬天想要活动还要必待日光,也不鼓励出外活动,以居家保暖休养为主。

 

二、四季天气失常的表现

 

         天气失常即阴阳失常,大自然表现为失去生机,死亡多见。但有智慧的人顺应天道,采取相应的措施而能不得病。

 

三、四季不养生的后果

        

        四季不养生,就要养医生,自然后果就是生病。所生的病与四季所属的脏腑相关,其中又以逆夏气伤心的后果最严重,夏季没养好,秋冬都会得病,迁延两季。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其对于人体维系健康的重要性在这篇初见端倪。

 

四、治未病的重要

 

        夫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其实就是预防胜于治疗的古文版。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犹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等到得病再医已经太迟了亲。但是我们都不是圣人,都被世俗和自身的欲望所困,所以这世界的大家都会生病。

 

生气通天论第三

 

本篇主要内容为:

 

一、自然与人体的感应

  

         说明人体生理与大自然息息相关,顺应自然规律则健康长寿,逆反则百病丛生。

 

二、介绍阳气及阳气受损之后所生的病变

 

        主要是用取象类比的方式如天与太阳介绍阳气的性质、特点与重要性。也介绍了不少损伤阳气的因素、外因有风、寒、湿等,内因有大怒、烦劳等。

 

三、阴阳之间的关系

 

        用很小的篇幅讲到了阴精的作用与特点,之后则阐述了阴阳之间的关系及理想的状态:阴平阳秘。

 

四、四季外邪引发的病变

      

        也即是提示我们四季各要注意抵御什么性质的外邪。

 

五、五味对身体的影响

 

        五味有偏盛则会导致对应的脏腑过于强势而影响其五行所克的脏腑引发病变,因此饮食不要挑食,五味均衡即有益健康。

 

灵枢本神第八

 

本篇内容主要为:

 

一、讲解精、神、魂、魄、心、意、志、思、虑、智

 

         前半部分比较玄,需等待老师进一步讲解,后半部分从心开始的推导则容易理解。

 

二、六种情绪对身体的损害和所导致的病变

 

        这篇提示了对于中医整体观来说生理与心理不能完全分割,达到一定的程度心理会导致生理疾病。

 

三、五脏和神魂魄意志的对应关系和脏腑虚实会导致的生理和精神状态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