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预习笔记

预习黄帝内经,从上古天真论开始,通过对话的形式阐述了中医古典的对天地人的相互感应的思想和理念。从而引出上古时期先贤对自然、季节、气候等因素对人体的影响,从男女的不同时期的发育特征到不同季节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作为天地之间的人应当如何生存于当世,都做了非常详细的讨论和总结。通过黄帝和岐伯的对话,我们学习到了,作为自然人我们如何让自己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从人体脏腑到平时饮食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探讨和总结。其中提出风为百病之长,教授我们如何养护身体,躲避风邪等。其中讨论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脏,邪气发病。不同季节,对应不同的发病的脏腑,以及如何避免在不同季节染病。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又提出阴阳的概念,与《易经》中的阴阳观念一脉相承。即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不但天地有阴阳,人体也有阴阳,阴阳是《黄帝内经》提出的重要的观念,人体内外,脏腑等处处有阴阳。同时又提出“五脏应四时”的观念,这些都与《易经》的观念相一致。同时进一步发展出五脏对应“金木水火土”,不同季节对应不同脏腑,颜色、方位等等。从而总结提出“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脏六腑,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是《黄帝内经》非常重要的概念。“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又显示出古中医的“圆运动”,人体乃至天地都是一个圆。情绪对脏腑的 影响不能忽视。以上是前面五章的学习心得。《黄帝内经》可以说是中医非常完备的系统理论著作。

1个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