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筆記: 向張錫純先生學習】人參/花旗參的筆記

* 外甥王××年二十時,臥病數月不癒,精神昏憒,肢體酸懶,微似短氣,屢次延醫服藥莫審病因,用藥亦無效驗。一日忽然不能喘息,張口呼氣外出而氣不上達,其氣蓄極下迫肛門突出,約二十呼吸之頃,氣息方通,一晝夜間如是者八九次。診其脈關前微弱不起,知其胸中大氣下陷,不能司肺臟呼吸之樞機也。遂投以人參一兩,柴胡三錢,知母二錢,一劑而呼吸順,又將柴胡改用二錢,知母改用四錢,再服數劑宿病亦癒。愚治大氣下陷多重用生黃,取其補氣兼能升氣也。而此案與前案皆重用參者,因一當外感之餘,津液鑠耗,人參兼能滋津液;一當久病之餘,元氣虧損,人參兼能固元氣也。



吐血過多者,古方恆治以獨參湯,謂血脫者先益其氣也。然吐血以後,多虛熱上升,投以獨參湯恐轉助其虛熱,致血証仍然反複。愚遇此等証,亦恆用人參而以鎮墜涼潤之藥輔之(保元寒降湯一案可參閱)。人參之性,用之得宜,又善利小便(濟陰湯後一案可參閱)。


*(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能補助氣分,兼能補益血分,為其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惟白虎加人參湯中之人參,仍宜用黨參而不可代以西洋參,以其不若黨參具有升發之力,能助石膏逐邪外出也。且《神農本草經》謂人參味甘,未嘗言苦,適與黨參之味相符,是以古之人參,即今之黨參, 若西洋參與高麗參,其味皆甘而兼苦,故用於古方不宜也。西洋參產於法蘭西國,外帶粗皮則色黃,去粗皮則色白,無論或黃或白,以多有橫紋者為真。愚用此參,皆用黃皮多橫紋者,因偽造者能造白皮西洋參,不能造黃皮西洋參也。

【大棟按: 黨參具有升發之力而西洋參無,這是一個判別使用點的分別! 】

1个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