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疲劳(眼疲劳)的自我诊疗体会

我连续数年过度用眼,眼睛状况就按这个顺序逐渐变差了:眼内眦干痒——眼球周围肌肉酸痛——眶周痛——眼球活动范围缩小——看手机几分钟就会眼球胀,并有轻微的头痛恶心感。

于是停止阅读,让眼球充分休息。半个月后,视近物几分钟就眼胀恶心的现象没有丝毫减轻。

我担心是青光眼,就先去西部战区总医院眼科做了全面的专科检查。专科医生排除了这个可能,诊断为视疲劳,开了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洋地黄有毒,是用来麻痹眼部肌肉的,心中忌惮。用了两次,无效,停用。

只能自我诊疗了。

根据医院专科的检查结果,眼球本身和视网膜都没问题。

根据眼部解剖,问题只能出在肌肉——眼外肌。


当时正在学习灵枢,首选经络和针刺来诊治。

自检发现,头部两侧胆经及头顶膀胱经区域大范围压痛,五处、承光、通天、阳白、鱼腰、目窗、脑空、悬颅、悬厘、光明等穴位压痛剧烈,同时承泣穴内侧和眼眶下缘可触及多个筋结条索。

当眼胀、恶心时,重按这些穴位,能快速缓解眼球胀感。长针针刺透穴时,针周倍感酸爽,效果与重按相似。但是针刺半月后,视近物几分钟后就眼胀的情况没有改善。问题不只是在经络。

回归本源来思考。肌肉和韧带损伤,也是骨科很多疼痛的主因,演变顺序依次是:乳酸堆积——肌纤维撕裂——肌肉痉挛——瘢痕粘连——骨化性肌炎、韧带钙化。

针力所及,仅在肌肉痉挛这一阶段之前。对粘连钙化者无效。

我估计我的眼外肌劳损就越过了肌肉痉挛阶段,针刺才无长效。

遂把关节松动术的原理应用于眼肌。放松,热敷后缓慢转动眼球,令眼球做极限运动,果不其然,练到一定程度,眼内能听到持续的轻微的噼啪声,守定此处用力,噼啪声消失后,明显感觉到眼球往该方向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一处充分牵拉开后,眼球转到另一方向牵拉又会出现噼啪声。

这估计就是视疲劳的本质:眼外肌劳损所致的肌肉瘢痕粘连。

治疗方法,是眼球的极限运动训练。

这是个苦差事,疼、累夹杂,持续锻炼半个月后,视疲劳症状全部消失,仅仅残余一点左眼外下象限的痛感,估计再锻炼一周左右疼痛即可消失。


诊疗总结:

病情恶化发生在阴冷潮湿的冬天。气候寒湿不仅会引发骨骼肌风寒湿痹,还会侵犯过度劳累的眼外肌,使之痉挛甚至粘连。

经络为阳气之通道,这些通道大部分处于肌肉韧带之间的夹缝里。当肌肉韧带本身因劳损出现瘢痕粘连时,就像地震时路边悬崖塌方,道路阻塞,靠小针无法疏通。

解除瘢痕粘连,才是正道。

西医眼科医生用洋地黄类滴眼液麻痹肌肉,背后的治疗理念,只是掩盖症状。

寒则缩,热则纵。寒湿状态下,肌肉偏僵偏硬,拉伸时除了疼痛,没任何效用。热敷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把肌肉变柔软,从而能够充分拉伸。

中医六艺,各有各的能力圈。中医和西医,也各有各的能力圈。

逐渐认识这些能力圈后,我们才能为患者选择最高效的治疗方式。

24个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