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关五脏之心的知识

介绍一下中医有关心的知识,仅供参考。

心位于胸腔,形似倒垂的莲蕊,外有心包卫护。心在五行中属火,起着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作用。

心脏居于胸腔,横膈膜之上,有心包卫护于外。心为神之主,脉之宗,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称之为“君主之官”。

心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主血脉,二是主神志,并与舌、面等有联系。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心脏的正常搏动,在中医学理论中认为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旺盛,才能维持血液在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心气不足,可引起心血管系统的诸多病变。

心主神志。在中医学理论中,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即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在中医学的藏象学说中,将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晰,思维敏捷,精神充沛;如心有病变,影响到神志活动,则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方面的异常表现,可见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则谵狂;或见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甚则昏迷等临床表现。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的生理功能可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即血脉对血的运行有一定的约束力,使之循着一定方向、一定路径而循环贯注,流行不止。 二是运载水谷精微,以布散周身,滋养脏腑组织器官。这些功能全赖于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其华在面,是指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气血的盛衰,可以从面部色泽的变化而显露出来。如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光泽;如心气不足,则可见面色发白、晦滞。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窍。舌的功能是主司味觉,表达语言。而味觉的功能正常和语言的正确表达,则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功能的正常。如心的功能正常,则舌质红润,舌体柔软,语言清晰,味觉灵敏。如心神志功能异常,则见舌强语謇,或失语等。 [附]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又可称“膻中”,是指包在心脏外面的组织,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代心受邪。如热病过程中如出现高热、神昏等病症,中医学称之为“热入心包”或“蒙蔽心包”

具体来解释一下心的生理连属

(1)心在志为喜:志,指情志而言。喜,是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良性反应,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心之气血充盈,则心情愉悦,气和志达,营卫通利。若喜乐无度,则心气涣散,神志不宁,甚至累及五脏。

(2)在体合脉、其华在面:脉,血脉。心在体合脉,是指全身的血脉都属于心。华,即光彩、光华之义。其华在面,是指从面部的色泽变化,可以反映出心之气血的盛衰。这是由于面部的血脉比较丰富,临床更易于观察,以了解心的功能。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而有光泽。若心之气血不足,则面色苍白无华;若心血瘀滞,则面色晦暗或青紫。

(3)开窍于舌:开窍,是指内脏与体表官窍之间所构成的特定联系。心开窍于舌,是指心之别络上系于舌,心之气血上注于舌,使舌能正常发挥其司味觉和表达语言的功能,故舌为心之外候。舌的生理功能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功能。心的功能正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则舌体红润、味觉灵敏、语言流利。若心有病变,又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如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心火上炎,则舌尖红或口舌糜烂生疮;心血瘀滞,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4)汗为心液:汗是阳气蒸化津液而成,并由汗孔排出来的液体。津液为血液的主要组成部分,汗为津液所化,津液和血液同出一源,而血归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汗出过多,不但损耗津液,亦常损伤心气、心血,而见心悸、气短、面色白、神疲,甚则肢冷、亡阳。

其中心脏有规律地跳动,与心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生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在人体的某些部位,可以直接触及到脉搏的跳动。例如在颈侧部(人迎脉)、腕部(寸口脉)、足背部(趺阳脉)均可触及脉跳。中医通过触摸这些部位脉搏的跳动,来了解全身气血的盛衰,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依据,称之为“诊脉”。

心脏的搏动,还可以在左乳下触及,中医将此部位称之为“虚里”。触摸虚里跳动,有助于对心病的诊断。

人体面部的气血比较丰富,心脏气血的盛衰亦常通过面部的颜色与光泽显现于外,故称心“其华在面”。望色,亦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

中医学认为,心脏之所以能够正常搏动以推动气血的运行,均依赖于心气的作用。

在生理情况下,人的心气强健,推动血液运行的生理功能正常,气血运行通畅,全身的生理机能正常,表现为面色红润而有光泽,脉搏节律均匀,和缓有力。

如果心主血脉的功能失常,即可产生相应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心气不足:即心的精气虚少,推动血液运行的功能减低。可见心慌心跳,面色无华,脉虚无力等。

2.心血瘀阻:若心气不足,血运无力,可导致心脏血液瘀阻。可见心悸,心前区憋闷疼痛,面色灰暗,口唇青紫,脉搏节律不整等。

3.心血亏虚: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以心气强健、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基本条件。考试大网站收集如果心血虚少,脉道不充,则可见心悸、面色口唇苍白,脉细无力等。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